她,早上7:30便开始安排当日工作;9:00开始巡楼,发现和解决现场问题;11:00巡楼结束后便要及时汇总问题呈交相关负责人;草草解决午餐后,又要回到施工现场验收;随后,一下午的时间都要在与多方人员的协调接洽工作中度过;即使在下班后,也坚决恪守岗位、及时跟进加班施工中的诸多事宜;当夜凉如水,23点的一号巨构所闪烁的光亮也定有她的一份。
侯快讯网站官网辛南,作为交大学生的她,自今年毕业后、于8月1日上岗起便一头扎进创新港的建设工作中,始终秉持一名先锋者应具备的热忱态度和奉献精神,和学院诸多前辈一起攻克桩桩难关的“巅峰”。
“入职后学院把我分配到创新港时,有位领导和我说:‘等30年后你就可以骄傲的和学生们讲述作为第一批二次西迁人的故事’,当时就觉得这句话很赞,现在更觉得己的努力是值得的。”辛南在创新港综合办公室,完成了她从参与者到创造者的身份转变。在过去一个多月紧张而冗杂的工作中,她也逐渐从“摸不着头脑的”的“新兵”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青年工作者。
“刚来的时候还是尘土飞扬的大工地,和朋友开玩笑,‘晴天一身汗、进屋一身灰,出去就变成兵马俑了’”,如今,辛南站在整齐划一的标准化科研办公区,深感被信任和被需要的满足感。面对领导交办的任务,如家具置办、工位布置、环氧地坪的施工、强弱电工程抑或是文化建设等,无论大小难易,辛南都积极参与其中、可谓事无巨细。
辛南把很大一部分精力都用在了“与人打交道”上;囿于自己缺少工程理论基础,面对“看不懂图纸、分不清方向、听不懂专业术语”这几道难题,她都以虚心请教的姿态不断学习,完成了与施工方、监理方、物业方和其他部门的良好沟通,成绩斐然。
整个八月,辛南都坚持全天候地驻守创新港、参与建设一号巨构。即使因为脚崴了、韧带撕裂了,她也只是在床上躺了两天。而即便是在养病休假的这两天,她手上的电话也一刻未曾停过,“甚至比平时的电话更多了”。
在对辛南采访的最后,她说:“创新港每一天的变化是一群人奉献的结晶,出身建筑专业的侯翔宇是和我一起入职的黄金搭档,工程数据的实测与校准、工程质量的验收样样在行,因为他的专业,让我这种工程门外汉少走了很多弯路,教学相长中相互促进。特别是在我受伤休息的那两天,他在原有繁重工作的基础上承担起了我的工作,他和我说,你好好休息,有我呢,放心!那时候真的,心里特别的温暖。有时候我和他开玩笑说你在用脚步丈量创新港的时间和我打电话的时间哪个长呀?大家互相对视后,哈哈一笑,特别的阳光。”
即使面临的问题很多,承担的任务很重,但他们也从未自我满足、自我感动,而是坚持把思考和力气用在一件件实事上,亲眼见证一个“烟尘缭绕的大工地”在他们的共同奋斗下以“交大速度”焕然一新、日臻完善。
文稿:黄宫格
图片:张益荣